首页 资讯 正文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体育正文 284 0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荆楚网(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网)讯(通讯员 祝璇 库恒 杨波)“看得过瘾,听得享受(xiǎngshòu)!” 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,黄冈师范学院连送7天视听盛宴。该校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党员齐(qí)上阵,自排自演(zìyǎn)近40场节目,令市民游客大呼(dàhū)“专业”“精彩”。 传统戏曲如何传承创新?黄梅戏青年人才如何培养?观众的(de)口碑,是响亮的回应,更是该支部探索融合党建(dǎngjiàn)(dǎngjiàn)的生动注解——以党建为魂,将赓续红色(hóngsè)血脉、传承传统文化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,有效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。 多元融合 以(yǐ)文化人 红色,是(shì)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。 黄冈是革命老区,黄梅戏的发源地(fāyuándì)。扎根于红色沃土,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因材施“建”,大力探索推进(tuījìn)分领域党建。 音乐学院(xuéyuàn)、黄梅戏(huángméixì)学院党委整合声乐、舞蹈、器乐、表演等领域专家学者,组建教师团队(tuánduì),并注入红色基因,专注黄梅戏教学与(yǔ)研究。依托该教师团队,学院成立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,深入实施“党旗领航、党建引领、党员示范”工程。 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红色文化、传统文化、校史文化,是融入该支部立德树(shù)人全过程的“天然(tiānrán)养分”。 建于1905年的黄冈师范学院(shīfànxuéyuàn),至今已走过120年发展(fāzhǎn)历程,孕育了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、图自强”的精神。 该支部发挥艺术(yìshù)专业特长,挖掘学校百年红色校史,创排(chuàngpái)黄梅戏音乐剧《霜天红烛》,讲述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(niándài)不怕牺牲,坚持办学的感人故事。 如今,《霜天红烛》已成为(chéngwéi)新生入学第一课。大家在观摩、参演中,扣好“人生(rénshēng)第一粒扣子”。 “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,令我敬佩,我以后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(lǎoshī)。”学生预备党员宋玲(sònglíng)看过(kànguò)《霜天红烛》很多场演出,但每一次都深受触动。 创作红色作品培根铸魂,《霜天红烛》引发的(de)共鸣(gòngmíng),正是“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”的真实写照。 “我们将支部建设与剧目创排相结合。”音乐学院、黄梅戏学院党委书记(dǎngwěishūjì)邱浩介绍,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型剧目创排工作(gōngzuò),主抓(zhǔzhuā)创作、排练、巡演等重要环节。党支部通过专题学习、项目(xiàngmù)推进等,精心打磨剧目。 近几年(jìnjǐnián),支部紧跟时代主题,创作《大别山红色薪传》《霜天红烛》等大、中及微型艺术精品(jīngpǐn)50余部。立足“武鄂黄黄”都市圈(quān)文化建设(jiànshè)需求,还在不断推出原创艺术精品,开展文艺惠民展演,助力地方文旅事业融合发展。 党旗领航、党建铸魂,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(pángbó)力量。 创新与传承捷报频传,重量级荣誉纷至沓来。支部所属学院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(yōuxiù)传统文化黄梅戏传承基地,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工人先锋号、湖北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支部所在(suǒzài)的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(dìsānpī)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(shì)教师团队”…… 锻造“红烛” 强师强教(qiángjiào) 教师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。高校教师(gāoxiàojiàoshī)党支部(dǎngzhībù)是教育、管理、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。 院长段友芳教授担任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书记,作为“双带头人(dàitóurén)”加强(jiāqiáng)教师队伍建设(jiànshè)党建引领。支部因地制宜举办学术沙龙,送戏曲进校园、进乡村、进社区等活动,推动学校“黄师红烛”教师党建品牌做(zuò)实做强。 党建引领、思政铸魂、艺术创新。段友芳介绍,支部定期召开集体(jítǐ)备课会,引导教师将黄冈的红色文化、黄梅戏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,让每个(měigè)学生(xuéshēng)都有机会参与大型剧目台前幕后工作,培养(péiyǎng)学生的家国情怀。 在创排中受教育,师生(shīshēng)思想觉悟不断提升。大二学生李靖萱在《霜天红烛(hóngzhú)》中饰演一名女(nǚ)学生,排练期间,她成为入党积极分子。从角色身上获得精神洗礼,她更加坚定入党信念。 “这是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奔赴。”段友芳介绍,支部教师深耕黄梅戏文化(wénhuà)理论研究和艺术表演,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,支部近5年获批各级科研教研项目累计200余项,荣获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屈原(qūyuán)文艺奖、湖北省音乐“金编钟奖”、湖北省戏剧(xìjù)“牡丹花奖”、省“五个一工程(wǔgèyīgōngchéng)”奖等多个奖项。 这份成绩单,是党支部勇毅前行的坚实足迹。支部发挥了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(zǔzhī)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作用,成了团结师生的核心(héxīn)。 受到党支部的感召和身边党员(dǎngyuán)的影响,95后青年教师王思凯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他曾是音乐学院、黄梅戏学院的学生,硕士毕业(bìyè)后,他回到母校(mǔxiào)任教。如今,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他,继续研究舞美和音响设计,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(dǎngzǔzhī)靠拢。 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关心(guānxīn)支持青年教师(qīngniánjiàoshī)的事业发展,加强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,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事业中来。 新鲜血液的注入,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,支部在教学、科研、社会(shèhuì)服务等领域中行稳致远(zhìyuǎn)。 讲台(jiǎngtái)舞台 “双好”育人 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是党支部的“领头雁”,是党员队伍的带头人。 “五一”期间,支部书记段友芳一天都(dōu)没有休息,连续7天担任总导演并在一线督阵。支部党员(dǎngyuán)们积极响应,180余名师生精心准备了(le)一个月,风雨无阻奉上义务演出。 党委把方向、支部挑大梁(tiǎodàliáng)、党员打头阵(dǎtóuzhèn)。支部党员冲锋在前,涌现一批先进典型。其中,1人获评“湖北名师”“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十佳师德标兵”和“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”,9人次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艺术人才库(réncáikù)、湖北省舞台艺术人才库等。 支部党员丁永钢长期致力于音乐创作,为湖北、江苏(jiāngsū)、安徽等地创作黄梅戏30多部,呈现不同时期共产党员的(de)初心(chūxīn)使命,他将创作中的故事带到《歌曲写作》的课堂上,让大家在艺术中感受信仰的力量。 传道授业不止三尺讲台。支部秉承“做讲台上的好老师,舞台(wǔtái)上的好演员”的育人理念,教师党员(dǎngyuán)言传身教,以一言一行影响学生。 “刚(gāng)进校时,我对黄梅戏不感兴趣,但(dàn)当我看到老师们用心用情(yòngqíng)的表演后,我被深深地吸引,主动学习戏曲,尝试登台表演。”学院学生、入党积极分子朱珈仪表示,毕业后想进入(jìnrù)艺术团,将戏曲唱给更多人听。 支部打造“学、演、讲、赛”四结合的人才培养(réncáipéiyǎng)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(sùzhì),指导学生荣获全国第七届大艺节专业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(guósài)铜奖、省赛金奖等。 “老师鼓励(gǔlì)我们积极参加比赛,给予了很多(hěnduō)帮助。在一次次比赛中,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的理想。”学院(xuéyuàn)学生、入党积极分子张贺楠说。 锚定(máodìng)目标,实干笃行。学生奔跑在追梦的路上(lùshàng),常常(chángcháng)自发利用休息时间练习,音乐教室里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曲调。学院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,师生将红色故事、文化记忆融入唱词和旋律(xuánlǜ)中,这是艺术的接力,更是精神的传承。 黄梅戏传承(chuánchéng)与创新党支部,恰似红烛,以信仰(xìnyǎng)之光照亮育人之路,培养了(le)一批批高素质、高水平的黄梅戏专业人才,为黄梅戏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,谱写着守正创新的时代华章。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